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壮族特色美食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壮族特色美食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  1. 壮族五色糯米饭的别称?
  2. 壮族同胞过大年的时候,必须要做的菜有哪些呢?
  3. 为什么感觉壮族人都不说自己的壮语?

壮族五色糯米饭的别称?

五色糯米饭是壮族地区的传统风味小吃。因糯米饭呈黑、红、黄、白、紫5种色彩而得名,又称“乌饭”。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或清明节时节,广西各族人民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饭。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,把它看作吉祥如意、五谷丰登的象征。

壮族同胞过大年的时候,必须要做的菜有哪些呢?

壮族风俗习惯     壮族风俗习惯      在少数民族人口中,壮族人口最多,其中全中国35%以上的壮族人居住在广西。壮族人的传统民居喜欢依山傍水而居。在青山绿水之间,点缀着一栋栋木楼,木楼上面住人,下面圈牲畜。这点与侗、瑶、苗民族有异曲同工。但是壮族人的房子,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。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,两边厢房住人,后厅为生活区。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,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。这又是壮族人特有的方式。     壮族人服饰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,款式多种多样。女子服装一般为一身蓝黑,上衣是左衽无领阑干衣,腰部扎有紧身带,下身穿长裤,裤角稍宽,裤脚有兰、红、绿色的丝织和棉质阑干镶边。裤外套短裙,裙也有镶边。头上包黑毛巾,穿绣花鞋,戴耳环、手镯和项圈,裤腰左边悬挂一个彩穗筒。壮族男子多穿对襟上衣,纽扣以布结之。胸前缝一小兜,与腹部的两个大兜相配,下摆往里折成宽边;下裤短而宽大,有的缠绑腿;扎绣花纹的头巾,穿布鞋。     壮族民歌特别发达。壮族人无论男女,从四五岁的童年时代就开始学唱山歌,父教子,母教女,形成幼年学歌,青年唱歌,老年教歌的传帮带习俗。在农村,无论下地种田,上山砍柴,婚丧嫁娶,逢年过节或青年男女间的社交恋爱等,都用山歌来表达情意。壮族美食。壮家三夹!所谓“三夹”,即在同一冷盘中盛有三样菜:红肠、猪肝、粉肠。食用时,各拈一块,共三件,夹在一起吃,故得名三夹。

  三夹原是广西西林壮族的独家菜肴,凡到壮家做客,主人就会热情地为你端上可口的三夹,以示敬意。特别是办喜庆筵席,都把三夹视为压席菜。这种习俗沿袭至今已有 300多年的历史。在壮人的影响下,聚居在西林的***也十分爱吃这道菜!五色糯米饭可是咱们广西壮族地区的传统风味小吃。因糯米饭呈黑、红、黄、白、紫5种色彩而得名,又称“乌饭”。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,把它看作吉祥如意、五谷丰登的象征。(熏肉) 熏肉或称腊肉是壮瑶等少数民族喜爱的特色食品。河池、百色等地的壮族地区在过年前就杀猪,然后将切成一条条的肉挂在火塘上。猪头、猪腿、猪杂等也都挂在上面,天天有烟熏。用甘蔗渣烧烟来熏肉,风味最好。希望大家喜欢😊


壮族的春节是壮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。一般从腊月二十三起就开始做准备,家家户户搞卫生、缝制衣裤、购买年货、制作糕点、杀猪、包粽子、放鞭炮、穿特殊的服装等。春节又是个团圆的日子,凡是在外面工作的人,一般都赶在年三十之前回家团聚,吃团圆饭。春节期间,除了走亲访友,男女青年多去参加对歌、打陀螺、跳舞、赛球、演戏等文娱体育活动。除夕家家杀鸡杀鸭,蒸制扣肉、粉精肉,制作叉烧肉等等。晚饭的八道菜中少不了“白斩鸡”,有老人的家庭,会炖猪脚、炖整鸡。米饭要做得很多,剩到第二天吃,象征着富裕。年三十晚家家都要守岁,直到半夜鸡叫,燃放鞭炮,除旧迎新

正月初一、初二凡来客必吃粽子。壮家的粽子是较高贵的食物。粽有大有小,大的一二斤重,小的二三两,还有一种叫“风莫”(特大粽子)的,重达一二十斤。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,但要有馅儿。馅儿是由去皮的绿豆、半肥不瘦的猪皮拌上面酱制成,挟在粽心里,煮熟后,其味之香堪称一绝。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生哦

为什么感觉壮族人都不说自己的壮语?

壮族确实是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,全国有一千五百多万,主要分布在广西,由于历史的原因,壮族只有语言,没有文字,解放後国家也创造了一套拼音文字叫壮文,可是隨着时间的推移,社会的发展,再加上汉族与壮族什居,因为汉族始终人口佔优势,所以壮族逐渐被汉化了,现在壮文也没推广起来,学校一律使用普通话。但是在农村农民还是讲的是壮话,在家里讲壮话,出门讲广西普通话,南腔北调。我相信过不了多久,壮话就慢慢消失了。

2018年,我到广西百色参加会议。因为是临时决定的行程,直飞百色没有票了,就飞到了南宁,从南宁机场出来后,打了个车去百色。

司机是壮族同胞,于是一路上和他聊天,了解广西的风土人情。

我看到广西自治区的标语、广告基本都是汉、壮双语书写,于是我问司机大哥,现在壮语的使用和传承情况怎么样。

司机大哥说:说汉语的人越来越多,会壮族壮文的越来越少了。

他以自己为例,妻子是汉族,孩子继承了壮族的身份。但他们家的日常交流,他和他爸妈还会时常说一点壮话,和妻子、儿子说的都是普通话。

我问:为啥不让孩子也学壮语呢?

司机大哥回答说:没办法啦,现在的小孩竞争压力也大,以后的考学、工作都要说普通话,所以从小不能输在起跑线上,早早就要把普通话学好啦。壮语有环境条件的就学,不学也没大影响。

我再问:像你家这种情况(小孩不再认真学壮语)的,多吗?

答:挺多的,现在好多年轻人对壮语不感兴趣,会壮文的人也越来越少了。

……

以上,虽然只是一个案例,不见得十分准确,但可见微知著,作为参考。

这是什么话,壮族跟不懂壮话的人讲壮话,不是对牛弹琴吗?壮族人之间讲壮话,跟其它人讲对方听得明白的话,因此壮族人大多掌握几种语言,我们戏称对人说人话,对鬼说鬼话。

本人壮族,从小讲壮话,老家是用壮话进行交流。对山歌也用壮话,老一辈有些不识字,但能听懂壮语新闻,能听得懂山歌。

随着社会发展,老家很多年轻一代走出大山,下一代渐渐不会说壮话了。

现在回老家,能和老人交流的一般是会说壮话的人。

随着岁月流逝,老家会说壮话的老人渐渐变少,很多小时候的习俗也渐渐消失,过年过节也没有小时的味道。

比如我奶奶,她在的时候每次过年过节都开开心心地提前准备,各种张罗,各种小吃都弄起来,自制豆腐、自酿米酒、包稻草灰粽,过年一定要杀年猪,农历三月三一定要为我们准备彩蛋、亲自制作五色糯米饭,农历七月初七亲自剪纸钱纸衣……

我们小孩子就特别期盼过年过节,一放学回来看到村里爷爷奶奶准备东西,就知道准备要过节了,心里欢喜得很。

奶奶走了,带走了很多童年记忆,以后老家里会说壮话的老人越来越少,很多东西只能留在记忆深处。

一个云南人的回答

一、用一句话回答:就是怕你听不懂。

二、说深一点,三个原因:

1、广西的壮族的划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,行政区域因素是主因,有的不宜划为壮族也成了壮族,笔者曾和柳州和桂林的壮族朋友有过交流 他们的方言就是所谓的桂柳官话,和云南曲靖市城区和保山市城区基本没什么两样,只是语调上有些差别,也就是说,一些壮族既不是壮族,更不会讲壮语。

2、从云南东出广西 ,主要有两条路径,一是从云南曲靖市富源县或罗平县经贵州兴义市到广西百色市,二是云南文山壮族自治州州富宁县到百色市,从百色到南宁再到贵港玉林一线,以北的大部分地区用云南方言就可以直接交流,以南的可用壮语,也可以用汉语,也就是说,从区域上看,习惯讲汉语的更多些。

3、有专家考证,壮族源于古百越族,在岭南及东南亚的人的迁徙、交流、融合中,相同的气候环境,生活习性和语境,壮语和越语、泰语的相似度很高,但广西壮族由于和汉文化的长期融合,大部分壮族都会汉语,壮语的交流也只在广西西南部的壮族集聚区的壮族之间进行,非壮族语境都讲汉语,因为讲壮语你也听不懂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壮族特色美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壮族特色美食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